林博文
台北友人來紐約,非看王建民投球不可。洋基通常會在四天前向媒體宣布投手名單,知道王建民在六月十八日上場時,卻又買不到票,只好求助一個拉丁裔朋友,他告訴我一家黃牛票公司的電話號碼。打電話過去,再確認一下王建民是否十八日投球,黃牛說:「沒錯,就是那個Chinese guy,他很不錯。」一張原價十九元的票賣三十元,位置還可以,我訂了三張。拿票時才發現這家黃牛票公司什麼票都賣,百老匯秀、林肯中心音樂會,應有盡有,作業科技化,令人稱奇。
十八日是星期六,那天風和日麗,活像春天,球場爆滿,擠滿了五萬五千觀眾,涼風不時吹來,舒服極了。第一次在球場上看到王建民,本人似比電視上還高大,比賽前先和隊友在外野練球暖身。洋基的對手是芝加哥小熊(Cubs),小熊屬國家聯盟,洋基為美國聯盟,這兩個隊曾於一九三二年打世界大賽,洋基連贏四場痛宰小熊。他們最後一次對壘是在一九三八年,距今已六十七年,所幸美國職棒數年前開始進行盟際對抗賽,讓每一隊都有機會交鋒。小熊今年戰績還不錯,國聯中區排名第二,但小熊球運很悲慘,一九○八年獲世界大賽冠軍,十年後與波士頓紅襪爭冠輸掉,從此即與冠軍無緣。紅襪去年已破除八十六年魔咒,小熊還有得熬。
看王建民投球,好像是在欣賞一座動態藝術,他的表情永遠是那樣鎮定自若,動作永遠是那樣從容不迫,難怪美國媒體最喜歡用unflappable這個字眼來形容王建民。他的投球準備動作稍嫌緩慢,但一出手常是球速像火箭一樣的快球,而令打擊者措手不及。洋基球場上的電動板上會顯示投手每一個球的速度和種類,王建民投到第八局仍維持時速九十三英里,以快球居多。洋基今年成績欠佳,一直在美聯東區居第四或第三,先發投手太不穩,打擊又弱,根本不像一支一流球隊。球員年薪總和高達兩億,居各隊之冠,表現卻乏善可陳,脾氣火爆的老板史坦伯連納已發出人事改組的威脅。
洋基低迷聲中,王建民適時提供了興奮劑,他的演出完全不輸給年薪一、二千萬的老牌先發投手(如布朗),且有過之。王建民第一次上場即留給洋基球迷深刻印象,十八日那天可說是他升上大聯盟後表現最佳的一次,八局總共只投八、九十個球,最可惜的是不小心讓小熊擊出一支全壘打,王建民自己也覺得有點錯愕,但他立刻連投三個速度像子彈的快球三振對方。王建民不僅會投,也擅長守備,他和隊友穆斯納算是最會防守的投手。
洋基隊長基特說在王建民的背後當守備員,很有意思,因他總是不慌不忙。基特那天擊出兩支全壘打,其中一支是四分滿貫炮,那是他有史以來的第一支大滿貫,球迷一直窮喊基特的名字,鋒頭蓋住了王建民。但有良心的美國媒體還是認為王建民的貢獻並不亞於基特的滿貫,都以brilliant(傑出的)這個字稱頌王建民。球賽結束後,記者圍著洋基老板談基特,沒有人提王建民,老板說:「王怎麼樣?」意思是說不要忘了王建民。洋基八比一大勝小熊,基特一個人有五個打點,但如果沒有王建民壓住小熊火力,洋基也不會贏得那麼輕鬆。
洋基教頭托雷在第九局換下王建民,而以平時擔任中繼投手的坦洋.史特茲做終結者,許多人奇怪托雷為什麼不讓體力甚好的王建民投完九局,而讓不太穩定的史特茲上場。其實托雷調兵遣將都有一套公式,他常不讓先發投手完投,總會把終結投手調上來,因洋基擁有很好的最後把關員。老投手穆斯納不久前投得很精彩,托雷照樣在第九局跑到投手區要換他,穆斯納把他吼回去。王建民剛出道,當然不敢向教頭表示異議。王建民第一次打大聯盟,托雷以湯姆.戈登取代他,結果反勝為敗,害王建民失去勝投紀錄,戈登是洋基的掃把星。
看完球賽走出球場,洋基球場附近賣紀念品的小販以為我們是日本球迷,向我們大喊:Matsui(松井)。我們立刻大聲回喊Chien-MingWang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